> 新聞中心 > 國際動態
三次新冠疫情影響調研后,國際紡聯總干事這樣看全球紡織發展
當前,中國的疫情狀況已經趨于穩定,然而對于海外的許多地區來說,新冠病毒仍然是一個嚴峻挑戰。這場疫情的大流行對全球的紡織業產生了哪些影響?全球的紡織業應如何應對這場疫情?為此,China Textile記者對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ITMF)總干事ChristianSchindler(克里斯汀·辛德勒)進行了專訪。
China Textile:4月16日至28日,ITMF對其成員、下屬公司和協會進行了第三次調查,調查聚焦“關于冠狀病毒大流行對全球紡織價值鏈所造成的影響”主題,特別關注了當前訂單和2020年預期營業額等方面的影響。那么,根據調查,當前世界紡織行業的訂單實際情況怎樣?疫情面前,全球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有哪些新的變化?
克里斯汀·辛德勒:全球共有600家公司參與了此項調查。其中,東亞地區的訂單下降幅度為-28%,明顯小于其他地區(等于或大于-40%)。調查表明,首先受到冠狀病毒沖擊的地區,也會首先從危機中恢復。特別是中國和韓國,已經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在過去的幾周,中國大多數紡織企業都已經大幅度提高了產品產量。同樣,線下的零售店也已經重新開張,東亞國家的消費也再次回升。至于中國、韓國等地的消費行為將會如何,還有待觀察。
China Textile:調查顯示,與2019年相比,2020年的營業額預計將會出現多大降幅?
克里斯汀·辛德勒:歐洲企業預計,2020年的營業額將“僅僅”下降-22%,這一數字明顯好于第二次調查中報告的-33%。東亞企業預計,2020年的營業額將下降-26%,與第二次調查報告的數字相近(-24%)。另一方面,東南亞和南亞公司的營業額預期則顯著惡化。這些地區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較晚,因此其情況也相對被延遲。與2019年相比,2020年東南亞的預期營業額下降到-38%,南亞下降到-31%。自第二次調查以來,非洲、南美和北美的營業額預期變化不大。
China Textile:對于全球的紡織業來說,目前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又有哪些機遇?
克里斯汀·辛德勒:
在此次危機中,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確保流動性。由于訂單的取消、推遲或是付款的延遲,許多公司都在艱難地維持其財務狀況。因此,為企業提供可負擔且流動性強的方式至關重要。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提出了利用貸款、贈款、短期工作計劃、推遲繳稅及社會保障金、降低用電花費等金融方案。同時,國際金融組織也提出了一些項目來支持一些沒有足夠資源的國家。當然,最好的是零售商或品牌以合作的方式與他們的供應商來討論如何共同克服這個危機,而不是單方面取消訂單。
另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全球紡織品供應鏈的中斷。許多復雜的供應鏈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運轉。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負面影響將持續多久?或者說,消費者何時以及如何才能再次開始消費?這些都是不確定的。
但也有一些機遇,一些公司迅速地轉向生產口罩和個人防護裝備(PPE)。這次危機為企業提供了精簡組織及生產過程的機會。此外,企業應加快對現有供應鏈的重新評估;企業應加快實施數字化戰略和可持續生產投資。
China Textile:您認為全球紡織業目前應該如何行動,減輕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克里斯汀·辛德勒:
各國政府,應該為衛生系統提供必要資源并靈活支持企業及員工;各國人民也嚴格的遵守社交距離和衛生準則。
這次冠狀病毒的大流行向我們展示了政府和人民堅決、快速的行動,對于克服這次危機來說至關重要。除此之外,各國和紡織品供應鏈伙伴之間的合作與團結正在減輕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并為強勁的經濟復蘇奠定基礎。
(來源:中國紡織)
附件下載: